立即點擊


標題

王永慶是那裡人


問題


王永慶是台灣人還是大陸人?拜托,我要寫報告用ㄉ!


最佳解答


台灣人.新店直潭里............... 王永慶農曆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卯時生,生肖屬龍,他的誕生地就在新店直潭里,童年時,由於父親王長庚體弱多病,大多仰賴母親王詹樣女士務農維持家計,兄弟姊妹八人在清寒歲月中度過,這可從其兩額低平中尋找出王永慶幼年時缺乏照顧的證據。王永慶的童年自新店國小畢業後,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的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以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民國三十年,王永慶約二十五歲時,台灣稻穀因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減,同時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開始實施配給制度,米的供應採取了「共精共販」的方式,亦即指稻米集中由一家碾米廠碾米,大家在按照過去營業額比率為銷售分配,再嘉義二十六家碾米廠中,王永慶排名第三,但後來在日本人實施配給制度後,發動宣傳要民間採用代用食,後來代用食亦無以為繼,民間出現飢荒狀態,因此王永慶碾米廠關門大吉,這是王永慶首嚐敗績。在二十六歲時他利用賺來的錢,在家鄉附近烏來地方,買了二十一甲的土地,接著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但磚場冒出的濃煙,據說有損稻穀,日本警察在稻子開花時就會強迫停工,因此經營困難,後來又不易取得燒窯用的煤炭,他把磚廠搬到板橋,經營了一段時間,也因故關門。民國三十二年,王永慶二十七歲,在建南汽車貨運的林老先生資助下,他開始了木材生意,可是缺乏經驗,不久而致血本無歸,這一時間算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時期,後來林老先生的再次幫忙,他才得立穩腳步。民國三十四年,王永慶二十九歲,台灣脫離日本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百廢待舉,需要大量木材,王永慶也趁此由小商人蛻變為大商人。民國四十二年,王永慶三十七歲,由於大量的美援使我經濟開始突破窘境,而許多的美援並透過政府當局撥給民營企業使用,此時王永慶決定接受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建議,投資了PVC塑膠業,雖是相當大的冒險,卻從此改變了王永慶的一生。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台塑建廠完成,正式開工生產,每月產量只有一百噸,是世界規模最小的,而且由於品質不佳,第一年差點倒閉,但由於王永慶過人的智慧渡過難關,且逐漸步入坦途,接著為了刺激社會大眾的需求,南亞塑膠公司成立,更為了塑膠品需要各種化學原料,成立了台灣化纖公司,以後台塑企業持續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資成長,至今王永慶擁有四萬名員工,十萬股東,超過一萬的加工客戶企業,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億元。照理說,他所創造的奇蹟應該受國人歡迎,而且他所領導的台塑企業是國內石化業的先驅,石化業雖是一個國家邁入先開發國家的基本工業,但最近的環保意識抬頭,一提到污染,自然首先砲轟石化工業,為了「六輕」問題,王永慶還特地上了電視與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公開辨認,但是六輕計劃一再不被民間諒解,不受輿論界及知識分子認同,因此刺激了他,某年元旦,他先後發表他對當時許多政策做出嚴厲的批評,他誠懇的希望政府能拿出魄力,以挽回企業愈走愈遠的心。


其他答案


王永慶王永慶農曆民國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卯時生,生肖屬龍,他的誕生地就在新店直潭里,童年時,由於父親王長庚體弱多病,大多仰賴母親王詹樣女士務農維持家計,兄弟姊妹八人在清寒歲月中度過,這可從其兩額低平中尋找出王永慶幼年時缺乏照顧的證據。王永慶的童年自新店國小畢業後,在民國二十年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的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以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民國三十年,王永慶約二十五歲時,台灣稻穀因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減,同時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開始實施配給制度,米的供應採取了「共精共販」的方式,亦即指稻米集中由一家碾米廠碾米,大家在按照過去營業額比率為銷售分配,再嘉義二十六家碾米廠中,王永慶排名第三,但後來在日本人實施配給制度後,發動宣傳要民間採用代用食,後來代用食亦無以為繼,民間出現飢荒狀態,因此王永慶碾米廠關門大吉,這是王永慶首嚐敗績。在二十六歲時他利用賺來的錢,在家鄉附近烏來地方,買了二十一甲的土地,接著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但磚場冒出的濃煙,據說有損稻穀,日本警察在稻子開花時就會強迫停工,因此經營困難,後來又不易取得燒窯用的煤炭,他把磚廠搬到板橋,經營了一段時間,也因故關門。民國三十二年,王永慶二十七歲,在建南汽車貨運的林老先生資助下,他開始了木材生意,可是缺乏經驗,不久而致血本無歸,這一時間算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時期,後來林老先生的再次幫忙,他才得立穩腳步。民國三十四年,王永慶二十九歲,台灣脫離日本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百廢待舉,需要大量木材,王永慶也趁此由小商人蛻變為大商人。民國四十二年,王永慶三十七歲,由於大量的美援使我經濟開始突破窘境,而許多的美援並透過政府當局撥給民營企業使用,此時王永慶決定接受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建議,投資了PVC塑膠業,雖是相當大的冒險,卻從此改變了王永慶的一生。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台塑建廠完成,正式開工生產,每月產量只有一百噸,是世界規模最小的,而且由於品質不佳,,第一年差點倒閉,但由於王永慶過人的智慧渡過難關,且逐漸步入坦途,接著為了刺激社會大眾的需求,南亞塑膠公司成立,更為了塑膠品需要各種化學原料,成立了台灣化纖公司,以後台塑企業持續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資成長,至今王永慶擁有四萬名員工,十萬股東,超過一萬的加工客戶企業,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億元。照理說,他所創照的奇蹟應該慶受國人歡迎,而且他所領導的台塑企業是國內石化業的先驅,石化業雖是一個國家邁入先開發國家的基本工業,但最近的環保意識抬頭,一提到污染,自然首先砲轟石化工業,為了「六輕」問題,王永慶還特地上了電視與當時宜蘭縣長陳定南公開辨認,但是六輕計劃一再不被民間諒解,不受輿論界及知識分子認同,因此刺激了他,某年元旦,他先後發表他對當時許多政策做出嚴厲的批評,他誠懇的希望政府能拿出魄力,以挽回企業愈走愈遠的心。參考資料http://www.skyheart.com.tw/cgi-bin/article.pl?article=23這有兩篇報導王永慶新首富!?經營之神看準”瘦鵝”養肥記者許昌平/報導台灣首富蔡萬霖去世後,由於大陸投資成功、加上石化業景氣,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將是最可能接下台灣首富寶座。有「經營之神」美稱的王永慶,白手起家的傳奇早已成為年輕人學習典範。王永慶童年貧苦,經常三餐吃不飽、衣服破爛;小學畢業後15歲時,在米店謀得小工一職,他一心就想有個不餓肚子的飯碗就夠了;因此,格外珍惜這分工作。後來王永慶自行開業,在當時嘉義縣城裡,米店已有多家,當時民風保守,一般人都習慣向熟識的米店購米;於是,王永慶一家家拜訪客戶,希望對方給自己機會;為了服務客戶,王永慶用心地計算每家每天吃多少米,等到客戶米快吃完了,他便主動上門送米,還會為客戶清理米缸;送米時,先將客戶將舊米先倒出來,把新米置入,如此細心體貼,因此他的米店生意越來越好。王永慶還發明了一著名的「瘦鵝理論」──早年台灣物資缺乏,民眾養鵝多半養不大;不過,王永慶發現,這些瘦鵝雖然沒東西吃,但野外求生與覓食讓它們的生命力很強,只要精心培養,會迅速長成十斤的肥鵝,賣個好價錢;所以王永慶大量買進兩斤重瘦鵝,以高麗菜與空心菜餵養,果然長得很好;這個發現應用到企業經營上,王永慶認為艱苦的環境不足懼,反而有助於創造出企業強韌的競爭力。王永慶雖然年近九十,但事業心依然旺盛,前幾年還能跑完五千公尺,清晨早起作毛巾操,最近大陸布局逐漸收成,台塑集團未來成長看好,王永慶有希望成為台灣首富。【2004-09-29/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人物側寫》王永慶塑造企業家典範記者蘇秀慧/特稿●「經營之神」王永慶昨天獲頒二等景星勳章,這是歷來第三位獲得這項殊榮的民間企業家。王永慶不但創建了石化王國,締造了台灣經濟奇蹟,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台灣社會強烈的責任感與關懷心。不怒而威,動見觀瞻,處世大有「天變不足畏」之勢,這是有人對王永慶的形容。王永慶行事果決,作決斷時,必然貫徹個人意志到底,鮮少有妥協空間。經營事業,堅毅專注,夜以繼日,他的堅持、執著和毅力最令人敬佩。白手起家的王永慶,一生艱苦的奮鬥史,從應前經濟部長尹仲容之邀跨入塑膠粉領域,到今天台塑企業成為國內製造業的龍頭,就是台灣產業發展升級最好的寫照。台灣經濟能有今天,王永慶功不可沒。而台塑的六輕廠址,印證了填海造陸不是夢,王永慶要做的事,勢必堅持到底。近年來,為了台塑海滄計畫、漳州電廠,王永慶曾痛斥政府部門的不是,民國七十九年初到八十年十月曾因「海滄案」而滯留美國,台塑企業的大陸投資夢,在李總統「戒急用忍」的政策下,夢斷海滄、漳州。雖然年屆八十餘。王永慶還是投注全部心力關心台灣未來經濟前途。他更將經營台塑企業多年經驗、對政府施政的建言及未來台灣經濟局勢剖析,出版「生根、深根」一書,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他有強烈的責任感。王永慶不但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對台灣社會更充滿關懷,近來王永慶常為文評析社會變遷、政策……,舉凡社會、文化、政風、經建,甚至提升國內醫療水準、老人療養問題多所建言。王永慶不僅成功的塑造了台塑企業,也樹立了企業家典範。【1997-10-07/民生報/20版/綜合新聞】參考資料聯合報王永慶的名字,對我們來說早已不再陌生。他的奮鬥,他的成功,他的傳奇,一直吸引著我們去探尋其背後的故事。1917年1月18日,王永慶出生於臺北縣新店的一個貧困的鄉村裏。為了寄託吉慶綿長的願望,祖父給他起名「永慶」。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一直以耕作幾畝茶田維持生計,王永慶也從很小就開始,在路邊撿煤塊,與一般小孩子沒有兩樣。唯一不同的是,他沒有將自己賺來的錢花掉,而是交給了母親用來養豬。15歲那年,王永慶輟學來到嘉義,在一家米店裏當小工。一個經常要挨餓的小孩子,突然開始每天與整缸整缸的大米打交道,他感到非常快樂,幹得也極為用心。很快,他便學會了如何經營米店。一年後,靠著父親借來的200元錢,他在嘉義創立了一家自己的小米店,當起了小老闆。並將大弟永成、二弟永在都叫來店裏幫忙。這個小小的米店,成了王永慶創業的開始,同時一個家族企業的雛形也由此誕生了。很快,他擁有了自己的碾米廠,此後,他又陸續開辦了磚廠和木材廠……後來,他擁有了自己的台塑企業集團、龐大的石化王國。如今,他的投資遍及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業,他的名字,更是成?世人眼中成功者的代名詞。就在人們對他的成功與財富嘖嘖稱奇之時,王永慶卻反復強調這樣一個事實,他認?自己的成功靠的是扎扎實實的努力,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與那些「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傳奇毫無關係!王永慶的成功,是一個小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踏踏實實的創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並最終取得巨大成功的楷模。我們相信他的人生歷程及事業軌?,對今天的人們依然有借鑒作用。郭台銘鴻海企業集團總裁鴻海一年成長一千億的秘訣景氣再怎麼壞,鴻海的本事都讓人跌破眼鏡,一年成長一千億,再度蟬連民營製造業第一大,鴻海的成功密碼是什麼?28年前,郭台銘創立鴻海,資本額新台幣30萬元﹔28年後,鴻海成為一千大民營企業龍頭。從徒手創業到爭霸全球,郭台銘如何帶領鴻海?他的成功哲學是什麼?改變是一種風險,每一次改變,都是賭注,但這種轉變能力,讓鴻海每一位主管被迫學新的東西。CEO的工作在選客戶、選技術、選產品、選人才、選股東、選策略夥伴。鴻海坐大的最關鍵一步,是選客戶。1950<><><><>出生1971<><><><>中國海專畢業,進入當時前三大船務公司--復興航運工作1974<><><><>成立「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資本額30萬元1985<><><><>成立美國分公司,創立FOXCONN自有品牌2001<><><><>獲美國《富比士》(Forbes)「全球億萬富翁」第198名2001<><><><>鴻海以1442億營收,名列天下雜誌一千大民營企業龍頭郭台銘:魔鬼都在細節裡以千億元的營收成長,鴻海今年再度蟬聯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調查的寶座,每個人都在問,這樣的一個高標挑戰,他們是如何做到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接受天下雜誌獨家專訪,分享數子背後的成功密碼,他說:「魔鬼都在細節裡」,鴻海每年不斷成長的數字,正是重視徹底執行的成果。>見全文布局.衝戰.殲滅郭台銘悍鬥鴻海霸圖在所有獲利和成長的指標上,鴻海樣樣搶佔前幾名。數字背後,他的「梟雄」企圖和曹興誠並稱,強勢管理更甚張忠謀,「既怕他,又不了解他,」一位同業主管說。五年來,郭台銘首次接受媒體專訪,這位讀孫子兵法、意志驃悍的領導人,如何實現「台灣第一、亞洲第一、世界第一」的決心?令人注目的鴻海動向,下一步攻向何處?>見全文郭台銘的布拉格春天產業結構重新分工,低利潤時代來臨,一千大新盟主鴻海如何快速全球佈局,逆勢成長,飛躍崛起?郭台銘最擔心的競爭對手是誰?>見全文眾兄弟打造金融王國1塊4毛致富傳奇蔡萬霖專刊醬油起家開枝散葉生長在苗栗鄉下的蔡萬春,從日本公學校(現在的小學)畢業後,便離開竹南到台北汀州路附近種菜。蔡萬霖8歲那年,跟隨哥哥到台北謀生,當時兩兄弟口袋只有1塊4毛錢。蔡萬霖當時就讀今天的台北老松國小,畢業後,他從販賣蔬菜做起,過著白天打工,晚上到成淵中學讀夜校的生活;從台北商工專科學校畢業後,蔡萬霖與哥哥蔡萬春開了家手工作坊的醬油廠,自產自銷,開始了真正的商場生涯。一元開戶累積資金蔡萬春在台灣光復後創立大萬產業及大萬工業公司。後來因為商業往來,被推選為台北市城中區合作理事,進而擔任主席與台北市議員。蔡萬霖37歲時,也當上台北市議員,連做3任,直到台北改隸為直轄市。1960年,蔡萬春擔任十信理事主席時,宣布「只要存1元,就可以當十信的客戶」,這個打破傳統銀行的作法,得到熱烈的迴響。十信迅速發跡,進而經營金融、保險、信託等業務。其中,最為榮耀的國泰人壽就是在1962年創立的。不過,當時蔡萬春主掌國泰人壽,蔡萬霖的主力事業則是十信及國泰信託。後來蔡萬春中風,半身不遂,其子蔡辰男、蔡辰洲與蔡萬霖因經營理念不合而分家。由於蔡辰男、蔡辰洲對信託事業興趣高過人壽,在1979年,家族成員相互交換股權,蔡氏家族正式分家,事業分成6大系統。十信事件霖園告急分家後,55歲的蔡萬霖取得國泰人壽、國泰建設、三井工程與國泰汽車工業等4家公司,並以國壽為核心,在5年後組成霖園集團。1985年農曆春節時,台北爆發了十信擠兌事件,這對當年初才剛更名為霖園集團的蔡萬霖,是事業上的重大打擊。但他卻堅持與十信事件脫勾,雖然安然度過了危機,卻也招致不少人指責他「六親不認」。霖園10年間發展為台灣第一大財團,1989年國壽股價創下1975元的天價,躍居股王寶座。但一手培育這棵榕樹的蔡萬霖,也開始面臨晚年接班問題。蔡萬霖66歲時,便因當時適逢政府開放新銀行設立,而將國壽董事長交棒給次子蔡宏圖,自己則親自擔任籌設新銀行的董事長。雖然後來並未拿到新銀行執照,但整個交棒計畫卻因此雛形初具。蔡萬霖落實了接班工作,讓他這幾年健康出現問題後,不至於引起太大震盪。霖園集團主幹國壽,由蔡宏圖主政,並在2001年成立國泰金控。國泰金控成立後,其下國泰世華銀行,則由對銀行有實務經驗的三子蔡鎮宇操控。在兒子克紹箕裘下,蔡家財富看來還會延續下去。蔡家經商秘術散財養士【財經中心╱台北報導】談到蔡萬霖的經商致富心法,很多人都會提到「三量」:膽量、肚量與力量。可是實際上,這卻是他哥哥蔡萬春的名言,蔡萬霖基本上屬於守成型的性格,但兩兄弟的共通點,都是知人善任,深諳「散財養士」之道。綜觀蔡萬霖的前半生,受惠於蔡萬春之處頗深。蔡萬春的性格屬於大開大闔型,不計較小節,卻又喜好交友,因此很早就從商場上竄出,日據時代只是個賣醬油的菜販,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後,他卻立刻幹起第一屆省轄台北市市議員。土地資產押對寶與蔡萬春的雄才大略不同,蔡萬霖行事非常低調。國壽在開創時期,蔡萬春負責對外接洽;而行事細膩、組織頭腦強的蔡萬霖,則負責在後面出主意、想點子,並負責財務。蔡萬春後來因為中風,未能成為台灣首富,而蔡萬霖卻憑藉著沈穩細膩的商業眼光,讓他在土地資產上押對寶,跟著台灣經濟起飛而發跡。這一點和過去的日本首富堤義明很像,完全仰賴土地發財致富。要往人多地方去1979年以前,蔡萬霖的事業主體本是銀行體系的北市第十信合社,但是他卻看準國泰人壽的土地資產價值將遠大於銀行的現金流量,大膽與姪子蔡辰洲、蔡辰男交換股權。後來證明,台灣土地飆漲後,採取穩健方式經營國壽資產的蔡萬霖,土地與不動產價值一路狂飆,霖園集團像大樹一樣開枝散葉,但姪子蔡辰洲卻因陷入金錢擴張遊戲,終致英年早逝,龐大債務更拖垮了國信集團。蔡萬霖從他哥哥那裡還學到一項商場心法,那就是「做生意一定要往人多的地方去,談生意一定要往大地方去」。國壽自建的大樓一定在最熱鬧的商場、辦公區附近,比如台北火車站旁的南陽街一號、襄陽路一號,就全被國壽給捷足先登。蔡氏兄弟外出洽商,寧願住大飯店的小房間,也不住小飯店的大房間,原因就是為了營造商業談判上的排場優勢。蔡家憑藉著這些獨到的經商秘術,才能白手致富,締造「聚財之神」的美名。十信事件兄弟失和【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十信事件造成蔡家內部不少嫌隙,特別是蔡萬霖與蔡萬春因此事而失和,種下霖園與富邦兩大集團,多年來的商場角力。由於蔡萬霖是蔡辰洲的叔叔,所以很多人認為國壽應該出面幫國信集團解決財務問題。包括蔡萬才這一房,都認為蔡萬霖有這個財力解決姪子的難題。蔡萬霖本人卻相當不以為然,他堅持「有限度的責任」,並把霖園與國信集團的關係撇清,並對弟弟蔡萬才的說法感到不爽。而蔡萬才在國壽股價奔上千元時出脫持股,並成立富邦人壽與富邦銀行。其實十信事件時,蔡萬霖本人並不好過,他擔心擠兌事件會波及國壽,要求員工每小時回報資金調度情況。蔡萬才當時可能無法體會老哥的壓力,才會對債務人脫口說出要找蔡萬霖討債的話。近年蔡萬才積極與姪子蔡宏圖修好,還共同捐錢給台大法學院蓋教學大樓,兩家恩怨已經隨風而逝。......................................................................................................................................蔡萬霖專刊事業傳承邁向國際蔡宏圖是蔡萬霖欽定的接班人,早在蔡萬霖66歲時,38歲的蔡宏圖就正式接掌國壽董事長,一肩擔起霖園集團的當家重任。不過行事謹慎的蔡萬霖,並不是一下子就放手讓兒子幹。在他身體健康的時候,每天中午都要聽取蔡宏圖與三子蔡鎮宇的業務簡報。霖園集團的重大決策,基本上還是要由老爸拍版定案。獅子座的蔡宏圖,以領導統馭能力見長,在接班之後不但守成,更藉由成立國泰金控讓資產持續成長,並帶領國泰金走向新紀元。做事一板一眼在4兄弟中,學歷最好,個性最沉穩的蔡宏圖,做事一板一眼,一絲不苟,許多員工都相當怕他。但是仔細想想,國泰金的資產上兆,不容許出現小差池,也就不難理解蔡宏圖對任何事都小心翼翼。蔡宏圖並非長子,但哥哥蔡政達因為身體不好,目前僅擔任國泰金與國壽董事,過著較為悠閒的生活。兄弟相處融洽至於留學日本的弟弟蔡鎮宇,也是蔡萬霖一手栽培第二代幹才,只是他年輕時較為叛逆,個性屬於放浪不羈的海派性格,因此國壽家業便由蔡宏圖擔下來。蔡鎮宇目前扮演幕僚與謀士功能,協助老哥開拓國泰金的事業版圖,兄弟兩個性互補,相處融洽。蔡宏圖背負著國泰人壽過去的光榮歷史,卻也同時背負著家族的保守傳統。由於不容出現任何一點差池,蔡宏圖在國泰金控什麼事都管。舉例來說,員工發給他的E-MAIL,他一定會親自回覆,由蔡宏圖對種種小事的堅持,可看出他事必躬親的領導哲學。正如同前紐約市長朱利安尼的看法,身為管理者、決策者必須站上第一線,才能了解事件的癥結。當初花旗銀行台灣區總裁陳子政在剛上任時,蔡宏圖為了穩定軍心,也對內部員工說,只要對公司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發E-MAIL問他,他一定會親自回覆。積極求新求變蔡宏圖也是利用回覆EMAIL的模式,拉近與員工之間的隔閡,藉由解決下屬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探索公司內部的問題,再做出決策與改變。為了改變國壽,蔡宏圖先改變自己與員工間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蔡宏圖效法外商保險公司,親自率領同仁到海外開高峰會。在活動中,蔡宏圖與員工玩起水球大戰,藉由這樣的互動關係,一步步慢慢改變國壽,在保守的企業文化中,注入活力﹔也藉由活動,讓國壽員工了解到這家公司正一步步的求新與改變。推動績效考核另一方面,國壽也推動新的績效考核制度,即使是科長或經理級的幹部,都要設定績效觀察期,做不好就換人。這樣的制度,讓國壽從重感情轉為重績效評估,也讓升遷的管道更為順暢。而類似這樣的改變,在國壽企業中不勝枚舉。蔡萬霖棒下出好子【王學呈╱台北報導】不管是國泰蔡家或富邦蔡家,家教都很嚴。蔡家是典型的父權主義,老爸兇得要命。蔡萬霖住在台北市四維路的大廈裡,四個兒子也都住在一起。蔡萬霖有兩個要求,第一是希望全家一起吃晚飯,外面無謂的應酬,愈少愈好。第二是蔡萬霖每天都有晚點名,不喜歡兒子太晚回家。從小到大都是如此蔡萬霖這兩個要求行之多年,目的就是希望兒子們生活正常,培養穩定的性格。兒子們如果違反蔡萬霖的要求,輕則被罵,重則被打,從小到大,都是如此。國泰世紀產物保險公司副董事長蔡鎮球是蔡萬霖的么兒。蔡鎮球30歲出頭時,擔任東泰產險(國泰世紀產險的前身)的常務董事。有一回,蔡鎮球在外面跟女朋友約會,兩個人去逛士林夜市,晚上10點多才回到台北市四維路的家。蔡鎮球深知老爸的性格,車子坐到離家一百多公尺就下車,讓司機把車子開走,自己步行回家,希望目標小一點,也期待老爸今天早一點上床睡覺,不會發現自己夜歸。追打么兒轟動大廈結果才走到大廈門口,發現老爸已經站在門口等,手上還拿著一根棍子,蔡鎮球知道躲不掉了,硬著頭皮上前跟老爸打招呼,又不敢說自己跟女朋友去逛夜市,支支吾吾的,幾句話沒答清楚,蔡萬霖手上的棍子就打下來了,從大廈門口一路追打到樓上的家門口,媽媽出來勸阻,蔡萬霖才收手。這件棒打么兒的事件轟動整個大廈,大廈管理員親眼目睹整個追打過程。隔天蔡鎮球打電話跟女朋友說:「蔡家的兒子真不好當。」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國泰金控副董事長蔡鎮宇從小也都被老爸罵過、打過。兄弟之間還會交換心得,分析怎麼做才能不被父親修理。蔡鎮球那招離家一百多公尺就下車步行的招數,也是哥哥們教的,不過顯然沒有什麼用,他沒想到蔡萬霖會拿棍子在大廈門口候駕。蔡鎮宇作風霸氣【陳敏郎╱台北報導】在國泰集團中,蔡鎮宇的話題性比哥哥蔡宏圖還強,兄弟倆截然不同的個性,從小時候念書到長大掌管家族事業,期間的一言一行完全是個性的直接表現,蔡宏圖的寡言慎行對照蔡鎮宇的霸道,是強烈的黑白兩面。標地手法夠狠蔡鎮宇的霸道百分之百承襲蔡萬霖,而他對房地產敏銳的觸覺,也得自蔡萬霖的真傳。當年蔡鎮宇擔任國泰建設董事長時,親自標下台北市南京東路華航大樓旁邊土地,點燃台灣房地產長達10年的狂飆行情。2003年10月國泰建設再度出手,和元大建設競標敦化北路國有地,雖然最後以3%的差距落標,但國建在沈隱10年後復出標地,那股狠勁,讓房地產人士驚覺:「蔡鎮宇又出手了。」蔡萬霖在世時,一直希望能當個銀行家,因此當年才會購併第一信託交給蔡鎮宇,但沒想到蔡鎮宇霸氣的作風,讓第一信託員工受不了,造成大量的金融人才求去,第一信託內傷嚴重,之後出任國泰金控名譽副董事長。」不過據接近蔡家人士表示,這只是緩兵之計,蔡家人表面上尊重原世華銀行董事長汪國華,但汪國華一退休,蔡鎮宇就會正式接掌國泰世華銀行,完成蔡萬霖的接班布局。蔡鎮球浮出檯面【王學呈╱台北報導】蔡鎮球是蔡萬霖4個兒子中最低調的,因為他是老么,出道最晚,必須在3個哥哥的目光之下求發展。蔡鎮球個頭不高,大約165公分。他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研究所,回到台灣之後就在東泰產物保險公司擔任常務董事,一幹就是10年,一直到2002年才升任副董事長,真正掌理東泰產險的事務,浮出檯面。標準日式思維這就是蔡家培養後代的程序,不必從基層做起,進入事業體就可以當董事,董事可大可小,所有的事情都看得到。但是董事必須幹很久,所有事務都熟悉了,性格穩定了,才可以擔任副董事長,真正管事。蔡鎮球跟蔡宏圖、蔡鎮宇的分工很清楚,蔡宏圖管金控和人壽,蔡鎮宇管銀行業務,蔡鎮球管產險業務。蔡家的管理是典型的日式管理,中央集權。蔡鎮球是留日的,思維相當日式,對同事很客氣,開董事會總是最早到最晚走,很禮貌,會中話不多,讓別人充分發言,做成決定之後非常堅定。蔡鎮球雖是首富之子,不過生活很簡單,中午常常在辦公室吃便當,青菜吃得不多,很喜歡吃肉,喜歡逛夜市,喜歡唱卡拉OK,歌喉不錯。.........................................................................................................................................蔡萬霖專刊經營理念擁地自重在1987年,國壽用每坪90萬元的天價,標下南京東路華航大樓旁的國有地,帶動台灣土地飆漲。這塊約1000坪的土地,霖園集團目前租給六福皇宮作五星級飯店使用,可是當年卻曾引起「無殼蝸牛」組織夜宿忠孝東路,抗議財團炒地。當時國壽在全台已經擁有100多棟自用大樓,而且不動產只租不賣,是坐擁土地租金的大房東。但是,國壽當年竟還以高出市場行情數倍的價位標地,造成全台不動產行情跟著上漲,光是北市忠孝東路上的辦公大樓,每坪售價便由7、8萬元,飆升至50萬元。不動產價格上漲,租金行情自然水漲船高,樓多、土地多的地王國壽,因此成為最大受益者。蔡萬霖投資地產的精準眼光與狠辣手勁,由此一經典標地案中,斑斑可見。高價標地地產飆漲當時不少人撻伐蔡家是財團炒地,但蔡家人自己卻很無奈的認為:「台灣經濟起飛,土地一定會上漲,國壽不過是在商言商而已。」蔡萬霖早年跟著哥哥賣菜、賣醬油,後來經營大萬商行(位在今天北市衡陽路一帶),他都是管帳的。後來國壽成立,擔任副總的蔡萬霖,一樣是管財務,還負責幫員工蓋宿舍。蔡萬才曾說,他哥哥對錢很精,「人家欠他多少錢,他都知道。」蔡萬霖從找地蓋員工宿舍裡,摸索出房地產的特性。他認為不動產就是「要人不可隨便亂動」,而投資房地產的最高境界就是只租不賣。1985年,蔡萬霖在國壽下達指令:「土地自建、只租不賣。」而在此之前,國壽能擁有那麼多土地,又要歸功於蔡萬春的觀念。土地自建只租不賣他認為,保險只是一張紙,如何讓客戶信任,就必須化無形為有形,而土地不動產,就是有形的資產。台灣光復時期,許多日據時期的保險公司紛紛倒閉,讓許多人不敢投保。蔡萬春深諳保戶的心理障礙,一拿到保險資金,就立刻蓋樓。國壽從一九六五年,開始有第一棟自用嘉義大樓,隨後全台各地的營業大樓,如雨後春筍般,遍地林立。拿到保費立刻蓋樓蔡萬春為國壽奠下了「地王股」的基礎,而蔡萬霖則靠著大膽、果斷的土地投資原則,把國壽「化無形為有形」的炒地哲學,發揚光大,並為自己累積了驚人財富。但蔡萬霖也重視房客管理,他曾跟兒子蔡鎮宇說:「租房子給人一定要讓客戶住得下去,要漲價也要跟房客好好談,要是客戶一氣之下不租了,就什麼都賺不到了。」用人有三不原則【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只要碰到國泰人壽的保險業務員,試著問他對公司的印象如何,大部分人都會說:「國泰像大樹一樣照顧我們全家。」國壽3萬多名員工的向心力極高,而蔡萬霖「財散則人聚、財聚則人散」的管理哲學,是他能網羅一流人才的奧秘。不靠背景不講人情國壽員工的福利相當好,已服務16年的新莊展業處主任張紅柿感激的說:「我們家的小孩,都是靠國泰獎學金長大成人的。」早在1986年時,國壽便拿出4億元股票,讓員工依年資、職等配發應得股票。1990年,國壽股票登上「股王」身價時,國壽繼續二度配股,以當時股價看,1張面額10元的股票,市價高達100萬元以上,比1年收入還高。蔡萬霖敢給,員工自然願意賣命。不過國壽用人並不浮濫,在公司建立之初,國壽就有所謂三不原則:「不靠背景、不講人情及不情緒化用事。」因此國壽的人事制度建立得相當完善,從用人、考核到升遷,都有一套客觀化的標準。除了重視員工福利,蔡萬霖也重視員工感受,在國壽早年衝刺階段,他經常風塵僕僕的巡視各地分支機構。著重福利講究良心有一次,他在南部營業處看到一個小兒麻痺患員工在公司內艱難的走動,立刻要求隨行人員記下他的姓名,不久後,這位員工便收到一台從台北寄來的殘障專用摩托車。蔡萬霖不但會到第一線聽取基層聲音,在公司內部也屬於走動式管理,決策一有疑問,立刻詢問承辦人員,他辦公桌上的電話,經常直通各員工桌上,有時還會搭電梯直接去了解狀況。國壽的4大經營理念中,員工福利占了1項,講究職業良心也是其一。蔡萬霖相當重視員工素質,除了在各地廣設教育訓練中心外,每天早上,國壽業務員都要進公司開早會,並唱國壽歌,彼此互相激勵士氣。蔡萬霖藉著軍事化的執行力,搭配敢給、敢授權的領導統御術,成功掌控了全台最大的企業集團,也造就了他驚人的財富。門牌296代表利久握【財經中心╱台北報導】有人說有錢人通常是小氣的,這一點放到蔡萬霖身上也相當貼切。他生前最喜歡吃的東西是切仔麵與米粉湯,經常要秘書到延吉街上去買。他抽的菸是國產長壽菸,還經常抽到煙屁股才捻熄。蔡萬霖的致富術,從國泰金控總部的門牌號碼可見一斑。這棟位在仁愛路4段的28層辦公大樓,落成於1987年,當時共有「296」與「298」兩個門牌號碼可以選用。大部分人一定會選擇「298」,因為8與發同音,具有大發利市的兆頭。但蔡萬霖卻挑了「296」,因為用台語念起來,音同「利久握」,等於要把財富永久掐在掌心裡。蔡萬霖守成致富的性格,鮮明流露。選1號表氣魄蔡萬霖這種累積資產、等土地飆漲的經商性格,和日本德川家康慢慢等杜鵑鳥自己啼叫的性格很像。可是他老哥蔡萬春的性格卻不同,是霸氣十足的梟雄。蔡萬春時代,國泰人壽的總部大樓先選擇南陽街1號,也就是今天凱薩飯店(原希爾頓飯店)後方的慶豐銀行。後來國壽資產累積後,又選擇到襄陽路1號建樓,這棟新樓俯瞰二二八和平公園(原新公園),而且都選用「1號」,門牌號碼顯示創辦人的經商氣魄。可惜,蔡萬春60歲中風,纏綿病榻16年,兒子蔡辰洲敗掉家產。蔡萬霖有了這個教訓,60歲那年便把兒子蔡宏圖找來擔任國壽副董事長,穩健的培養財富接班人。媽媽桑保險業務員【財經中心╱台北報導】「像大樹一樣的」霖園集團標誌,深根蒂固在台灣基層民眾的心中,而種出這棵大樹的人,卻是國泰人壽的主力部隊:「媽媽桑保險業務員。」國壽是最早發掘台灣女性的行銷天賦,國壽在創辦初期,就特別針對女性希望改善家庭生活的願望,展開招兵買馬動作。而女性業務員因為工作時間有彈性、又可兼顧家庭,因此成為行銷國壽保單的主力部隊。媽媽桑賣保險,雖然常遭人詬病為不夠專業,是「菜集仔」保單,根本不夠格稱為專業保險。但透過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的親情攻勢,媽媽桑部隊卻讓國壽業績持續嚇嚇叫。國壽很早就掌握到台灣人喜歡儲蓄防老,以及不易拒絕朋友的特性,1967年推出國泰幸福養老保險,並在媽媽桑的口舌攻勢下,開創了單一公司占有過半壽險市場的奇蹟。國壽的保險觀念來自日本,但是前日本生命株式會社社長弘世現就曾對國壽在台灣的傲人成就,感到「不可思議」,認為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一項成就當然是台灣人阿參考資料:奇摩知識是台灣人!!而且是嘉義人!!本來是賣米ㄉ....但是夠勤勞.....所以越做越大!!他ㄉ成功方法就是到府服務喔!!參考資料:老師說ㄉ..好像是嘉義吧....我家人說的~~^^"參考資料:家人妮琪你在寫什麼東西呀~==!!+2005-09-2319:51:27補充:是不是有人偷答案?==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0923000013KK10903

FFA7A3BB43843429
arrow
arrow

    億萬百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